232 敲打(2 / 2)

实际上,不光是刮民党盯上了这条通道,连鬼子和伪军也对此头疼不已,对他们来说,正面战场打酱油的国军好对付,而在敌后战场神出鬼没的土共实在让人头疼。尤其是这些该死的“鼹鼠”武器装备脱胎换骨之后,其破坏力也越来越惊人。可以想象一旦苏联通往陕甘宁边区的通道贯通,当土共获得更多的军事援助之后,其破坏力恐怕是难以估计的。

为了彻底的消除这一隐患,鬼子也制定了一套计划,其核心就是集中优势兵力直取延安!

也就是说,在1942年年初,刮民党和鬼子不约而同的展开了针对土共的军事行动,陕甘宁边区一时间岌岌可危!

唯一的好消息是,土共的地下工作开展得实在太好了,在老蒋身边有段伯宇(老蒋侍从室少将高参)、在胡宗南身边有熊向晖(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在汪精卫那边则有汪锦元(汪精卫随从秘书)。这么说吧,不管是老蒋那边还是伪军那边有点什么大动作,肯定是逃不出这几位的眼睛。

这一次也是如此,光头和鬼子自以为绝密的作战计划,对土共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不过没有这么简单,获知情报固然很好,但是如何应对更加关键。

那么对于胡宗南和鬼子的“联手”进犯,土共有办法吗?这么说吧,对付鬼子的办法土共有,但是对付胡宗南却有点没辙。

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先说鬼子那头。阎锡山丢掉了大半山西之后,鬼子不是没想过一举跨过黄河进犯陕西,但是却从来没有取得过成功。原因很简单。一个是补给问题。众所周知。鬼子的补给能力相当的差,所谓的战场保障能力无外乎抢劫而已。而陕西、山西地形险恶,进一步放大了鬼子的短板,鬼子很难长时间的维持攻势,所以每每都只能半途而废。

第二个就是地形问题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深本来就适合游击队活动,而且有黄河之险,鬼子渡河相当的困难。可以说鬼子的火力优势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根本就发挥不出来。每次在黄河边上就给赶回去了。

实际上充分地利用了地理优势之后,不管是土共、阎锡山还是胡宗南,在大西北的压力还是很小的。所以别看鬼子来势汹汹,但这股子浪头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更何况,这几个月下来,土共在陕甘宁的守备部队实力也极大的增强了,有枪有炮完全可以让鬼子喝一壶的,只当是练兵了。

不过这是面对东边的鬼子,但是对西边和南边的胡宗南,土共的办法就不多了。首先胡宗南所部实力很强,属于黄埔系中的黄埔系。比如源自黄埔军校教导团的第一军。这可是光头起家的部队。属于御林军(当然,第一军牌子响但战绩很一般)。

其次,这次胡宗南的目标不是陕甘宁边区,而是陕甘宁北部的通道。如果胡宗南冲着边区来,土共有办法,无非是慢慢用游击战和运动战同对手周旋呗。

而且,土共还可以发动舆论攻势,到时候刮民党又要满头是包。反正精穷的陕北可不是第一军大爷们的菜,吃够了苦头,自然会滚蛋。

可这一次,胡宗南不是冲着边区来的,而是打算封锁边区的北部通道,这就不好办了。毕竟刮民党是执政党,他要攻击陕甘宁,土共自然可以抗议抗争,可是他占领陕甘宁北部地区,这是合理合法。

仅仅是一个大名份,这事情就不太好弄,而且陕甘宁北部是一片不毛之地,就不适合游击队活动,在这一片区域跟胡宗南交手,土共最拿手的战术就发挥不出来了。

反正如果胡宗南真的向陕甘宁北部运动,土共方面办法不多,弄不好就会爆发全面的摩擦,那时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名存实亡,老蒋和刮民党可以放开手脚的进行反共活动了。

土共的困局甚至引起了苏联政治局的注意,毕竟土共关系到东北的战局,甚至是日后苏联的国际形势。帮助这个小兄弟渡过难关,是老大哥应该尽的义务。

“一方面应该警告刮民党,打消他们的非分之想。不过这不一定有用,从最近两年刮民党的行动看,已经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了,而且由于我们选择了支援土共,两国关系陷入了低谷,很有可能刮民党方面不会把我们的警告当一回事。”

托洛茨基顿了一顿,很严肃地说道:“所以,我认为,必须要用武力表明苏联政府的态度了。只有敲打一下刮民党,才能让他们知道苏联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真实立场。我建议,布柳赫尔同志组织外蒙古军队和部分外贝尔加尔红军在该地区进行一次演习,如果能吓退刮民党更好,如果不行,就小规模的打一仗,打疼刮民党!”

不得不说,除开西线战局,在其他方面托洛茨基还是一如既往的睿智,估计是图哈切夫斯基拉低了他的平均智商。不过托洛茨基的策略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比如捷尔任斯基就提出:“敲打刮民党我不反对,可以这个度量怎么把握。如果力度太大,将其退往了日本那一边,怎么办?”

托洛茨基回答道:“我认为这并不是问题,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蒋某人卖身叛国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个人更多的还是想保存实力,以备将来打内战抢地盘,他不可能完全投靠日本。而且只要我们能控制好战斗的规模,只打疼刮民党的军队,将他们赶走就是了。”

托洛茨基说得很轻松,但是要做好就比较困难了,首先,红军在远东兵力是比较紧张的,算上外蒙古友军,在这场战役中,也顶多投入两个军。其次,还必须速战速决,打疼了胡宗南,这些部队就必须从新投入对抗日军的第一线。

也就是说,这场战役,红军必须以少胜多(胡宗南方面大约要投入15万人,而红军方面只有两个军,不到8万人),还必须速战速决。那么让谁去指挥比较合适呢?

军委列了一个名单,包括一批红军的老将,比如铁木辛哥、秋列涅夫、莱万多夫斯基、杜博沃伊、费济科、韦利卡诺夫。其中呼声最高的是铁木辛哥,不过他也是被排除得最快的,因为在马上爆发的基辅解围战役中,沙波什尼科夫需要铁木辛哥。

而剩下的这一批人,说实话,哪个去都够资格,但是哪个都不合适。用李晓峰的话说:“这些老古董能派上什么用处?我们需要锻炼年轻人,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那李晓峰所谓的年轻人是谁呢?其实包括三个人选:朱可夫、科涅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89卅、进入黑夜漫长的旅程、os、老学生和玩青蛙的狗同志!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