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天兵在1917 > 04 54号工程

04 54号工程(2 / 2)

李晓峰摸了摸下巴,说道:“呃,变速箱不能动,那么咱们就从发动机入手,要不缩短缸距和缸体直径?”

康斯坦丁道:“这种调整太大了,加工和材料都得重新来。没有两年没办法投产,而且功率指标很有可能会下降,你确定要这么做?”

李晓峰想了想,B2-34那五百马力的性能对T-54来说只能算刚刚好,如果功率指标掉下来了,以T-54的重量,速度性能就不太好看了。最重要的是,这么改都要两年,真心是等不起。

李晓峰咬了咬牙,又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就牺牲一部分功率指标,将B2-34的十二缸改为十缸,减少了两缸长度自然也就小了,你看怎么样?”

康斯坦丁目瞪口呆地看了李晓峰半天,才憋出了两个字:“扯淡!”

为什么康斯坦丁会说李晓峰的建议很扯淡呢?原因非常简单,B2-34的确实紧凑,但是这种紧凑不是没有代价的,因为它的汽缸采用了V型六十度夹角的设计,这就导致了它无法像其他V型机一样很容易的演变为8缸和10缸的机型。

这么说吧,B2每一排的六个气缸是一个整体,是用硅铝合金整体铸造出来的。这个设计导致B2的变形机只能保持12缸六十度夹角这一项基本设计不变。后来B2的各种功率衍变型号其实都是一个模子,有的甚至连大小都完全一致。

总而言之,在这一点上,B2是硬伤,是谁都没办法的事儿。而李晓峰却很外行的提出了这么一个搞笑的建议,你说康斯坦丁除了说扯淡之外还能说什么?

听完了康斯坦丁的解释,李晓峰也傻眼了,以前他一直以为B2是神器,以为它有多么多么牛逼,这才一门心思的向神器靠拢。谁知道这个神器是如此的奇葩,顿时让他有一种世界观坍塌了感觉。

“真的就没有一点儿办法了?”李晓峰很苦恼的地问道。

“想要通过减少气缸数量缩小体积基本是不可能的!”康斯坦丁神经兮兮地笑了起来,那满满的都是挖苦和讽刺,他拿出纸一边写写画画一边说道:“像B2的这种结构。想要缩减汽缸数量。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直接拆掉一半的汽缸,将其变成六缸直列式发动机!”

看到这,可能有同志会说:“这不是减少了六个汽缸吗?发动机的体积肯定变小了吧!”

话是这么说没错,问题是,前面讲过,B2的12个汽缸分成两排以六十度夹角并在一起工作,而且每一排的六个汽缸是一个整体。按照康斯坦丁的这种缩减办法,汽缸是减少了。可是发动机的长度其实并没有缩小!这么搞在发动机依然纵置的情况下,怎么可能缩减动力舱的长度?

反正李晓峰是明白了,变速箱才是硬伤,实际上从后来B2的改进来看,B2的长度不光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B2-34长1568毫米,B54A长1583毫米),为什么一个能横置而另一个却只能纵置呢?说到底,还是T-34的传动系统不给力!

折腾了半天,李晓峰很悲哀的发现。这尼玛就是一个大坑,不改变T-34那个蛋疼的变速箱。底盘的长度就减不下来。而要动变速箱,就需要时间。

“你的部门多长时间才能拿出一款符合我的要求的变速箱?”李晓峰垂头丧气地问道。

康斯坦丁耸了耸肩:“两到三年吧!”

经过一番思考,李晓峰只能对现实妥协,暂时使用原本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组合,先发展一种A状态的发动机纵置版本的T-54,等康斯坦丁搞定了变速箱之后,再改进A状态的T-54。

说心里话,这种选择真心是让他很无语,有那么一瞬间,他都有心在聚宝盆里采购一批T-54使用的固定轴机械传动一边用一边让康斯坦丁山寨。不过康斯坦丁最后用一番话打消了他这个念头:

“就算你能从国际市场上采购到能让发动机横置在动力舱里的变速箱,我也建议你不要这么做。北方工业的动力部分太缺少熟练的技师了,如果你不让他们在实际生产中从易到难积累经验,他们在将来又怎么能生产更复杂的变速箱呢?”

李晓峰对此深以为然,发展工业其实就跟玩网游升级一样,刚出新人村的小新人就得乖乖的去打小怪兽,别一开始就惦记着后面的BOSS,否则?否则就会变得跟后世的阿三一个得性,总是好高骛远,总是盯着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还没学会走就想着玩百米飞人大战,那还不摔跟头?

如果不想跟三哥一样总是用“将要”、“未来”之类的字眼自慰,那就乖乖的从最简单的工作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才是真理!

随着李晓峰放弃外行指导内行,北方工业工程代号54的新式坦克研发工作终于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在某仙人提供了图纸的情况下,研发工作进展相当的快,只进行了少许的修改,总体设计工作就算基本完成了。如果不是因为要等发动机和火炮,在1933年,山寨版T-54就可以下线。

当然,这不是说54号工程接下来将会一帆风顺,实际上后面的问题还相当的多,不过这些问题大部分都不是工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因为重工业人民委员会的干扰,54号工程几乎无法获得苏联国内的任何支持,乌利茨基很喜欢这种给某仙人穿小鞋的感觉,是乐此不疲。

不光是乌利茨基,在红军内部,对54号工程的争议也是相当的大,以布琼尼、伏罗希洛夫为首的一票骑兵将领疯狂的抵制装甲兵,他们要求将大量的经费用于骑兵建设而不是装甲兵建设,挤占了大量宝贵的资源。

而在装甲兵系统内部,图哈切夫斯基更偏向于多炮塔的重型坦克,或者是什么飞行坦克,对于54号工程很不买账。在小图看来,单炮塔坦克只能用来进行侦察,突破敌人的防线只有多炮塔坦克才能胜任。

在图哈切夫斯基的强硬要求下,坦克方面的资源大量的向多炮塔重型坦克倾斜,而单炮塔坦克中,他又更亲睐BT系列的快速坦克。一时间,54号工程竟然完全没有销路!

当时李晓峰是气得够呛,他开始有点明白当年钢铁为什么一定要清洗图哈切夫斯基这货了,因为这货对红军的发展和对红军的误导都是双重的。按照他的要求弄出来的那些新式装备,在未来的战争中都表现得一塌糊涂。比如多炮塔的重型坦克,不管是T-28还是T-35,那都是渣渣!

不过暂时李晓峰也拿图哈切夫斯基没辙,谁让这货是总参谋长,谁让他背后有托洛茨基的大力支持,只能暂时忍着让他胡折腾。当然,李晓峰还是通过个人关系,让乌博列维奇帮忙打着测试的名义给54号工程下了一定的订单,虽然数量不是太多,但总归是开张了。之后,他又利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名义,让格鲁乌采购了一批54号工程样品。

不过在39年以前,可怜的54号工程仅仅卖出去了150辆,相对于整个工程庞大的投资而言,简直就是血本无归。

好在某仙人不在乎这点儿投入,而且他也有信心54号工程能够取得成功,只要二战爆发,以T-54的性能会没有销路?而且三十年代的T-54山寨版确实也存在不少问题,不管是发动机、变速箱还是扭杆悬挂,表现都不算特别理想,需要北方工业的技师们再苦练一点儿内功……(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胡德海军上将、hzwangdd和尤文图斯同志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